探索全球汽车的“中国机会”
“2020年,全球疫情持续肆虐,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汽车产业在艰难中前行;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面临很多需要大家携手解决的共性挑战。”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他同时强调,“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需要合作沟通。”
对比当下国际大环境和中国新的发展形势,持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中外携手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挑战,从而在分享“中国机会”的同时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成为与会领导和嘉宾的共同希冀。
从内部来看,“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汽车销量连续两年走低,2019年新车销量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剧了汽车市场下行压力。”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克衣色尔·克尤木说道。
然而,中国汽车产业也催生了发展新机遇。首先,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发力见效,汽车消费持续回升,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中风景独好。
同时,中国仍将是全球范围内最具规模、前景和活力的汽车市场。罗俊杰表示,“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1年位居全球第一。虽然2018、2019两年出现结构调整带来的负增长,但截至今年9月,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约为196辆,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增长、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因素,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作为企业代表,戴姆勒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冷炎更加感同身受,“奔驰去年在中国销量约67万辆,超过其第二大市场美国和第三大市场德国的销量总和;以今年发展趋势看,奔驰在中国的发展还将持续增长。”
再有,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支柱产业,汽车消费增长空间大,带动效应强,是当前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政策也将坚定不移地助推汽车产业发展。克衣色尔·克尤木介绍,“2019年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9.6%。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就业均占全国的1/10左右,1个汽车产业岗位至少可带动7个就业岗位。”
2018年以来,国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支持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鼓励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推动农村车辆消费升级,加强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等。为对冲疫情影响,今年3月以来,国家又出台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降低二手车经销增值税税率、支持淘汰老旧柴油货车等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汽车更新补贴、新车购置补贴、增加限购号牌指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等措施,积极稳住汽车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十四五’规划建议还明确提出,要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着眼于汽车全生命周期,抓住二手车、报废车等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汽车流通体制改革,完善汽车消费政策,优化汽车消费环境,搞活汽车流通,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汽车市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克衣色尔·克尤木接着说。
“汽车工业上下游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国际化程度、协同生产要求高,早就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局面。面对变局,唯有合作共贏才是正道,中国将继续加强开放合作,共享发展机遇,让创新科技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人民。”罗俊杰总结说。